随着呼喊黑人的命也重要(BlackLivesMatter)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,强生(JohnsonJohnson)、联合利华(Unilever)和欧莱雅(LOreal)等企业纷纷宣布,或是撤下宣称淡化斑点或美白皮肤的产品(pulltheproductsthatarepromotedasdarkspotreducersandskinwhiteners),或是去除产品中的美白等字样(removethewordswhite,fairness,andlightfromitsproducts)。
这些公司的举动,不仅因应全球范围内对种族歧视的清算(globalracialreckoning),也指向另一种歧视肤色歧视(colorism)。
顾名思义,肤色歧视是指基于肤色的歧视(discriminationbasedoncomplexion),但更明确地说是对深肤色的歧视。
肤色歧视与种族歧视(racism)一样会发生在不同种族之间,也会发生在同一种族内部。
对于同一种族而言,有差别的并非皮肤颜色(color),而是色度(shade),因此肤色歧视的另一种英文表述为shadeism。 从历史上看,很多地区都存在肤色歧视,原因之一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重体力劳动者经常在室外劳作,肤色较深。 既然肤色是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(aloadedsignifierofidentityandstatus),也就可以解释,为什么几百年前将全脸涂白的小丑妆(clown-facemakeup)曾在欧洲贵族女性中风靡一时。 有传闻说,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长期使用大量含铅的美白化妆品,可能死于血液中毒(bloodpoisoning)。